好發年齡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好發的年齡介於65-80歲之間。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及死亡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經由早期診斷及治療,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77%。
病因
攝護腺癌真正的病因並不明,但年齡、家族史、種族、基因內分泌,飲食,接觸化學物及抽菸都是攝護腺癌可能的風險因子。
有攝護腺危險因子族群包括:
- 明確相關:
- 年齡: 年紀越大罹癌風險越高。
- 家族史: 一等親有罹患者,風險越高。
- 種族: 黑人罹患機率較亞洲人高。
- 基因: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男性有Lynch syndrome(DNA修補出問題的突變)
- 懷疑有相關
- 環境:高度開發國家居民,風險較高。
- 飲食: 乳製品及高鈣飲食、高脂飲食、飲酒。
- 代謝症候群:中廣型肥胖、過重。
- 性傳染病:淋病、披衣菌感染。
- 化學物質:抽菸、重金屬汙染。
- 發炎反應:攝護腺炎。
症狀
攝護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在腫瘤較大且壓迫到膀胱或尿道時,才會出現像頻尿,解尿困難,排尿時有疼痛及燒灼的感覺,解血尿,或尿失禁的現象。
攝護腺癌發生遠端轉移的時候,最常轉移到骨骼,此時多半會引起骨頭痠痛,或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痛的症狀,嚴重的話,還會有病理性骨折的情形,或是貧血,下肢癱瘓的症狀。
攝護腺癌治療的選擇可分為:追蹤觀察(暫不予治療)、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荷爾蒙療法及化學治療,視情況需要可能會先後採用二種以上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除了依據疾病的病程,如疾病期別及格里森分數來決定外,病人本身的其它狀況如病人的預期自然壽命所決定,同時亦需尊重病人自身的選擇,須由醫師、病人及家屬針對病人個別特質討論後,才能決定對病人最有利的治療方式。
早期
早期,即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攝護腺癌,治癒機會高,主要採取積極性的治療,如手術切除及放射線治療。
若病患的預期剩餘自然壽命小於十年,則不建議採取積極性治療,而轉以追蹤觀察的方式,直到有攝護腺癌症狀出現時再進行治療。術後再依病理化驗結果,判斷是否需要做化學治療,來降低全身的復發率。
晚期
第三期病人,放射線治療仍具其療效,但通常會再與荷爾蒙治療相結合,可得到更好的療效。對於某些較年輕個案,某些時候也會採用手術治療再搭配其他治療如荷爾蒙治療等。
末期攝護腺癌主要仍是仰賴荷爾蒙治療,其中荷爾蒙失效的病人,則考慮再作化學治療。
後遺症
攝護腺癌的治療常會同時引發性行為、排尿,以及一些其他身體功能的副作用。
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不僅可以遏止癌症的生長,還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化療期間調理好飲食、增加營養是完成化療的必備條件。
低脂飲食
研究指出,平日攝取高脂飲食會使攝護腺癌罹患的風險上升有相關,因此建議以下二點:
1.脂肪攝取原則:
- 選用瘦肉:雞肉<魚肉(不含魚腹肉)<鴨肉<豬肉<羊肉<牛肉。
- 烹調時,應多利用清蒸、水煮、清燉、烤、滷、涼拌等,避免油炸,煎、炒方式烹調。
- 肉類滷、燉湯時,應於冷藏後將上層油脂去除,再加熱食用。
- 烤雞或烤肉的汁及紅燒肉的濃湯,均含高量的脂肪,應避免食用。
- 改選低脂或脫脂乳製品。
2.選擇正確的好油
- ω-3不飽和脂肪酸:鯖魚、鱒魚、鮪魚及鮭魚等深海魚;亞麻籽、核桃以及綠葉蔬菜。
- 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茶油等。
- 避免反式脂肪(奶油)及飽和脂肪(猪油、牛油、紅肉、動物性皮脂、棕櫚油、椰子油)。
適量優質蛋白質
研究發現攝取較多動物性脂肪者容易得癌症,而攝取魚及豆類則癌症的發生較低。
- 適量蛋白質:依個人身高體重及疾病治療狀況,決定每日蛋白建議攝取量。
- 優質蛋白質:豆類製品平時攝取較多未發酵大豆食品的男性發生攝護腺癌的危險性較平時較少攝取者來得低,進一步研究發現,攝取大豆在亞洲人身上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攝取未發酵的大豆食品可預防攝護腺癌。
- 避免紅肉:研究發現,攝取較多紅肉者會提高罹患攝護腺癌之機率。
高纖飲食–蔬果及全穀
研究發現飲食中含高纖蔬果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番茄:食用生蕃茄或是煮食過的蕃茄、蕃茄醬汁 (每周2份以上)皆有較低的攝護腺癌危險性,但必須是在高量攝取時才會出現此保護效果。建議食用多色多種類蔬果及全穀類,減少精緻含糖飲料的攝取。
足夠的維生素D及鈣
若是賀爾蒙治療有骨質酥鬆的情形,可以補充適量鈣及維生素D。
- 適量維生素D:人體90-95%的維生素D可以靠曬太陽補充,適度照射陽光,紫外線會活化身體內的維生素 D 來幫助鈣質的吸收。日曬量愈少,維生素 D愈缺乏,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較高。
- 適量的鈣質:奶製品攝取量或是較高鈣攝取量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性較高。
維持理想體重
研究發現,過重或肥胖為增加攝護癌風險之相關因子。
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不僅可以遏止癌症的生長,還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化療期間調理好飲食、增加營養是完成化療的必備條件。
乳癌患者是不是不能吃有含有賀爾蒙的食物,如黃豆?
一般女性或有乳癌的朋友,攝取黃豆食品是有益處且安全的。過去研究及各國癌症學會之乳癌營養手冊對黃豆類食品攝取量的建議,是與現有的飲食指南一致的,即每天攝取1-3份的黃豆類食品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是安全的,但對於大豆營養補充品或大豆異黃酮萃取物,則不建議病友補充。
國內在2011年推出新版國民飲食指南中,將原本六大類食物中的蛋豆魚肉類改為「豆」魚肉蛋類,把豆製品放在最前面,建議多從豆、魚類攝取蛋白質。
天然食物中以黃豆含大豆異黃酮最高約每100公克的含48.95毫克大豆異黃酮, 平均每份大豆(20克)含大豆蛋白7公克, 及約10毫克大豆異黃酮。對於乳癌病人建議每日攝取1-3份黃豆及黃豆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