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超罪惡 營養師「三少三要」飲食原則健康吃
(文/本會營養師 柯曉彤)
夜市是台灣特有的美食文化,逛夜市吃小吃是台灣人的日常,更吸引全球旅客來台嘗鮮,營養師提供「三少三要」原則,讓大家面對琳瑯滿目的美食時也可以聰明選,健康吃!
少油脂:油炸食物熱量高但營養價值低,因食材經高溫油炸後,營養素大多流失,且油品經高溫油炸後會裂變並產生反式脂肪酸,油炸物攝取過多容易形成過多自由基導致身體發炎及肥胖,更會增加罹患慢性病及罹癌風險,另外,提醒民眾有些「碳烤類」小吃,店家為增加美味度,可能會先炸後烤,將增加更多熱量及鈉含量!
少加工:夜市中,加工食品常見又美味,讓人食指大動,然而加工食品大多高脂高鈉,紅肉加工品更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之一級致癌物,因此建議選擇新鮮原型食物取代加工食品,例如:鹽水雞、滷味或關東煮的蔬菜、菇類、雞肉、里肌肉、鳥蛋;另外潤餅蔬菜多,兩張潤餅皮約為半碗飯的醣量,若不加花生粉,可以減少約100大卡;清蒸的臭豆腐也是優質蛋白質來源,相較炸臭豆腐,熱量減少4成以上,但美味不打折扣,皆是低卡減醣的好選擇!
少加糖:你也是逛夜市必點一杯手搖飲或餐後來碗甜湯嗎?然而此類食品大多高糖高熱量,每人每日精緻糖攝取上限為總熱量10%(以每日攝取1800大卡為例,精製糖攝取上限為45公克),一杯700c.c.全糖飲料(含糖量約50公克)即超過上限攝取量,若另加珍珠、粉條等,熱量就更高!建議改以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甜湯中的配料可改選低卡的白木耳、仙草、愛玉,以減少身體負擔!
要衛生:飲食首重衛生安全,民眾購買前應觀察攤販的環境衛生、食材是否儲存於適當設備中且離地擺放、生熟食應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製備食物時應戴口罩減少交談、定時更換手套、避免食物污染讓消費者於不知不覺中吃下致病菌。
要環保:疫情爆發後,免洗餐具使用大量增加,同時也製造大量廢棄物,雖然並非要求民眾帶著大鍋小鍋去外食,然而若大家願意自備環保餐具及杯子,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積少成多,友愛地球,亦可降低暴露於塑膠微粒或塑化劑的風險。
要運動:餐後把握家人相聚時刻,可選擇一起步行回家或到附近的公園、步道或自行車道來健走或騎單車,不僅能促進家人間感情,還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
夜市小吃份量少,常常點很多樣才能吃得滿足,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且蔬果容易不足,營養不均衡!建議逛夜市前或隔天,可自製蔬果精力湯,補足蔬果攝取量,以其提供的食譜為例,一杯蔬果精力湯僅130大卡,膳食纖維高達5.6克,選用低GI且高維生素C的芭樂,另含具有抗癌成分的芽苗,輕盈又健康,非常推薦給大家試試看!
花漾寶盒蔬果精力湯
食材 (1人份)
- 紫高麗苗 20克
- 甜菜根 15克
- 胡蘿蔔 60克
- 青花椰苗 5克
- 芭樂 1/4顆 (約 50克)
- 鳳梨 1/2碗 (約 70克)
- 綜合堅果 1/2平匙 (8-10克)
- 冷開水 180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