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後的人生轉折」
文 / 念慈
家住桃園的曉婷,父親是國中老師,母親在公家機關任職,還有一對相差6歲的雙胞胎弟弟。國中時期,因為爸爸的關係被編到資優班,在那個學業成績決定一切的年代,曉婷常常因心理上的逃避而出現頭暈、腹痛等生理症狀,直到轉為普通班,這些不適感才消失。高中唸的是家商家政科,由於是自己興趣所在,因此,學習起來格外開心,活潑的她還參加學校話劇社,也交了一群到現在還保持聯絡的好朋友。
家專畢業後,輾轉做了幾份工作,最後在鋼琴班擔任鋼琴老師,過著屬於22歲年輕女生的無憂生活。歲月匆匆,轉眼10多年過去,曉婷經歷幾段無疾而終的戀情後,在33歲那年遇到大自己5歲的先生,兩人交往半年即步入禮堂。婚後與公婆同住,曉婷出現嚴重的適應問題,婚前的運動習慣也完全停止,加上面對高齡的生育壓力,讓她開始覺得很不快樂。
幾經努力,終於在36歲生下了女兒。兩年後,這位高齡新手媽咪身體還尚未完全調養好的情況下,又懷了第二胎。懷孕初期感冒不斷,直到第四個月狀況才穩定下來。到了第七個月,正當大家沉浸在她懷了男寶寶的喜悅時,曉婷摸到右乳下方有個硬塊,醫師說這是正常現象,不用緊張。然而,做完月子後,硬塊變大,檢查發現4.2公分的惡性腫瘤,確診為第三期的三陰性乳癌。
得知病情的當下,曉婷沒有慌亂恐懼,只想儘快遵照醫師指示做治療。首先接受4次化療,接著切除局部乳房,再進行8次化療與28次放療,前後一年才完成。這段期間,曉婷從陳月卿女士的書籍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與訊息,進而得知癌症關懷基金會提供的電話諮詢服務,專業的田營養師苦口婆心地教導她如何在治療期間補給充足的營養,維持基本的體力,同時給予她非常大的精神支持與鼓勵。
步入不惑之年的曉婷,更在今年初參加了癌症關懷基金會舉辦的第13梯「癌友飲食指導專班」,重新認識食物種類,學習如何攝取適合自己的營養份量,維持均衡飲食。有些再平常不過的養生觀念,往往需要被當頭棒喝後才會認真看待。曉婷希望能以身做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家人的飲食習慣。
仔細想想,其實飲食對了,很多事情都對了。回想以往,碰到壓力就狂吃零食,常常吃完覺得心情更暴躁、易怒與沮喪。現在堅持一天兩杯豆穀漿與精力湯,感覺身體慢慢被淨化了,心情也變得更加穩定平和。一場病讓曉婷懂得真心感恩家人,飲食、運動與心情的改變,讓她更有信心迎接未來的人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