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
文 / 念慈
53年次的小美出生於台南善化,上有4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父親是公務人員,在鐵路局任職,母親是傳統的家庭主婦,每天忙碌一群兒女之外,還在祖傳的三分地上務農,種些水稻、玉米、甘蔗,幫忙家計。童年的記憶裡經常在田野中玩耍,農忙時母親會將收成的玉米載回家,那個年代只有三輪車代步,夕陽西下時,小美總是跟在三輪車後面幫忙推,滿車的玉米可以餵飽全家人,成長的歲月每一天都充滿著這些歡樂的甜蜜記憶。
由於深受家中兩位讀護理的姐姐影響,小美國中畢業之後,也順利考上第一志願的台南護校。個頭高挑的她,不僅擔任學校儀隊指揮,還參加口琴社團接觸音樂的洗禮,在半軍式化的住校生活下,表現得非常活躍。護校實習結束,順利考取台北三軍總醫院,開始擔任護理人員的工作,歷經外科病房、心臟加護病房的訓練與實際的磨練。工作10年後重拾書本再進修,半工半讀的在屏東美和護專進修,同時也在高雄802醫院加護中心服務。學業結束後取得了護理師執照,小美返回台北,在台北市血液透析中心繼續從事護理工作,不必輪值大小夜班,生活較規律,照顧年邁父母親的責任,自然就落到她的肩上了。
民國100年的端午節前夕,小美注意到每次飯還沒吃完就想上廁所,於是安排了超音波檢查,醫師發現她的脾藏已經大到12.5公分,腫瘤的部位介於脾臟、胰臟與腎臟三角地帶,無法確定是什麼問題,相當棘手,建議再做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確診是高惡性第四期淋巴癌,病程進展快速,因為癌細胞已經侵犯到一小段腸子了,所以飯還沒吃完就想上廁所。
小美在半年內做了8次高劑量化療,癌細胞仍未徹底消滅,醫生建議做異體骨髓移植,在醫護人員與移植團隊的努力下,搭配到姐姐100分的骨髓,生命終於獲得了延續。重獲新生命對小美來說,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都完全改觀。然而,真正的磨難才剛要開始,骨髓移植後要服用180天的抗排斥藥物,有半年的時間不能到公共場所或人多空氣不好的環境,藥物的作用使得原本壯碩的身材變得更加浮腫,全身黏膜變薄,口腔內沒有口水,經不起一點點酸或辣的刺激,飲食無味,食慾下降,整天沒有體力,日常生活都需要旁人協助,沒有什麼耐力與專注力。最後靠著每天練習氣功,用吐納調息讓全身放鬆,緩解身體的不適感,前後經過長達兩年的時間,身體才慢慢的恢復健康。
恢復體力擁有健康後,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小美積極學習氣功、瑜珈、毛線編織、手作拼布、烏克麗麗,在綠化教室學習種植蔬菜與花卉。為了練肺活量,更重拾學生時期學過的口琴吹奏,生活因此變得非常療癒同時也有寄託。今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參加癌症關懷基金會舉辦的第13梯次「癌友飲食指導專班」。雖然自己是護理人員,小美慚愧地表示營養學分完全不及格。過去的飲食觀〝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沒有禁忌,也不忌口。上了營養師介紹的食物六大分類、食物的營養素、與植化素的重要性,才瞭解什麼是好食物、真食物與全食物,也知道怎麼掌握自己該攝取的均衡營養份量。最大的收穫就是減少了5公斤的多餘體重,向自己標準的體脂肪邁進,這也讓她更有信心持續實踐這套飲食密碼。
二年前父母親相繼過世後,小美目前享受著有男友的獨居生活,兩人相互扶持,彼此有自由的生活空間。她在自家屋頂打造一片空中花園,種種香草植物和有機蔬菜,生活彷彿又重新回到了童年田野間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