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家人的最大貢獻」
文 / 念慈
出生於左營眷村的次君,是標準的外省第二代。父親自海軍退役後,由於身體因素在家打理一家人的生活,母親則負責家中的經濟,外出工作。五名子女中排行老么的她,從小深受父母兄姐的寵愛,家人的過度保護,認為一切都充滿危險,什麼都不讓她嘗試,連腳踏車也禁止她學,讓次君的童年過得有些空白!
高師幼專畢業後,她開始在楠梓的幼稚園做了幾年幼教老師。20歲時,大姐遠嫁台北,由於姐夫長年跑船不在家,因此,次君在取得家人同意的情況下,北上與姐姐作伴,順便幫忙照顧兩名稚齡的外甥,同時也在幼稚園當老師。幼教的工作繁瑣辛苦,一個人得當好幾個人用,卻也讓她學會了歌唱、編舞、樂器彈奏、繪畫等多項才藝。其中,她特別喜歡跳舞,每到假日,就與同事一同去跳社交舞。26歲那年,隨著音樂轉啊轉的,竟譜出了一段姻緣…。
當時,這位剛從德國進修返台、在家族企業工作的青年才俊,和表哥一起去跳舞,在舞廳裡結識了次君,兩人交往4年後步入禮堂。婚後兩年,兩個兒子相繼報到,次君便辭去幼教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先生也轉而自行創業,與朋友合資在彰化開工廠。然而,好景不常,事業經營了3-4年,負債兩千萬!
回憶起那段日子,次君不禁紅了眼眶…!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原本祥和寧靜的生活。先生排除眾議,堅持苦撐工廠業務,南北奔波;次君則帶著兩個孩子重回幼稚園工作。週末,夫妻倆難得見面,卻經常為了生計爭吵不休。為了分擔先生的經濟壓力,同時又可兼顧家庭,次君努力考取褓姆證照,轉為在家當褓姆,最高記錄同時帶過4個孩子,就這樣身心俱疲地一肩扛起家中10幾年的經濟重擔,直到有一天…。
51歲那年,有天夜裡無意間摸到左乳下方有個硬塊,直覺不妙。隔天便到醫院做細針穿刺,之後又做了切片,確認是惡性腫瘤後,立即安排開刀,並接著做6次的化療。由於不想讓高齡的母親擔心,次君完全沒有告知媽媽自己的病況。先生也特別為此留在台北一年,照顧全家人的飲食起居,也陪伴她做運動復健。化療結束後,她去癌症希望基金會借假髮,參加肚皮舞班,擔任志工,並在團體裡的一位姐妹引介下,參加了癌症關懷基金會的「癌友飲食指導專班」,成為第六梯次的學員。
次君始終是個注重健康的人,但是,她只知道吃什麼健康,卻不知道怎麼吃才對;工作性質也導致她常常忽略喝水,吃飯時間不固定。上了課後,才重新認識食物,學習正確的食物比例與適當的攝取份量,真的是獲益良多、受益匪淺。現在,她也在基金會裡擔任志工,希望將自己的所聽所聞,傳播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目前,每半年的回診,次君都秉持著戰戰兢兢的態度,絲毫不敢大意。生病讓她學會放鬆,凡事不再強攬上身。對於未來,身為母親的她,只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兩個兒子順利就業。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家人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