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般堅毅的生命力」
文 / 念慈
出生在台北社子的小蘭,由於父母無力撫養,三歲便送給竹北一戶喪妻的陳姓客家人收養。陳家是典型的三代同堂農村世家,當時除了阿嬤、養父外,還有兩位叔叔與嬸嬸,以及10個堂兄弟姐妹。在這個吃飯得開兩桌的大家庭裡,所有人都把小蘭當自己人看待,從來沒有分別心,生母每隔1-2個月也會來探視,因此,幸運的小蘭,絲毫沒有傳統養女的悲情童年。
由於家裡務農,自小學三年級起,每天4點半得起床和所有人去田中拔菜、理菜、洗菜,6點半吃早飯準備上學。當時,她已經有了唯獨好好讀書,才能翻轉人生的想法。優異的學業表現,更經常贏得阿嬤的歡心與獎勵。然而,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讓小蘭在國中畢業後,不得不和堂姐們一樣,進入工廠當作業員,小蘭的求學路因此暫停!
那段月薪六千的作業員歲月,小蘭默默耕耘著她的升學夢想,將薪資中的4500給養父,自己留下1500做為生活費與求學基金。隔年順利考取北部一間護專復健科,靠著生母資助的五萬元,北上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路。她白天唸書,晚上在提供食宿的牛排館打工,週末到醫院做看護,生活忙碌卻過得格外充實。
專科三年級的一次烤肉聯誼會,認識了在苗栗唸工專、大自己3歲的一位男生,兩人開始通信,專五時正式交往。畢業後,擁有復健師執照的小蘭,在學姐介紹下進入提供食宿的頭份礦工醫院急診室工作,同時與在苗栗的男友感情迅速增溫,兩年後完成終身大事,那年她24歲。婚後一年大女兒出生,小蘭離開醫院,到夫家投資的食品廠幫忙。
由於先生在家中排行老么,上有四個姐姐,婆婆過度愛子的表現,嚴重影響夫妻間的相處,但小蘭始終隱忍著委屈,默默承受婆婆輕蔑的言語與行徑,兒時的送養悲情反而是在婆家讓她感受深刻,即使生了兒子也沒有提升她在夫家的地位。終於在一次激烈的情緒爆發後,夫妻兩人帶著子女到桃園,結束了五年夢魘般的生活!
搬到桃園的小蘭在復健中心做兼職工作,同時可以全心照顧家人。3年後,求知慾強烈的她再次踏入校園,在萬能科技大學進修美容應用管理課程。某日的一場感冒造成聲音沙啞,摸到頸部深處有一顆異物,林口長庚一系列的檢查確定是纖維瘤,只要每半年-一年檢查追蹤即可,剛開始還很規律地進行,後來就漸漸疏懶了,15、6年的期間也沒有產生任何變化,直到兩年前…
2015年,這顆纖維瘤突然長成直徑4公分大小,九月份至台大切除時,已迅速增生為直徑4.7公分,化驗確診為甲狀腺惡性濾泡癌第三期,由於有擴散的風險,一個月後接著切除副甲狀腺與數顆淋巴。術後休息一個月,再繼續做碘131放射治療。現在,每三個月回腫瘤科門診,新陳代謝科拿甲狀腺素補充劑與抽血檢查。
平時非常注重飲食,被同學笑稱「怕死」的小蘭,沒想到自己卻罹癌,她相信這與情緒壓力有很大的關係。透過同為癌友的科大同學推介,小蘭成了癌症關懷基金會第九梯次「癌友飲食指導專班」的學員。雖然自己有醫護背景,但依然從這裡學到如何吃得均衡、如何慎選油品與食材、以及許多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好方法。同時,也在基金會擔任志工,希望自己能像陳姐一樣,將健康資訊傳播給更多需要的人!
現在,小蘭固定會與好友聚會旅遊,釋放心中的壓力,期許自己能如蘭花般展現堅韌旺盛的生命力,並將這股正能量感染周圍的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