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看開、放開的樂活人生」
文 / 念慈
出生於桃園、60年次的安琪,父母在傳統市場賣水果,是家裡五個子女中的老大。學齡前,父母會把她帶在身旁,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兒時懵懂,認為客人買水果,便是將家裡的東西奪走,常常為此哭鬧不休,惹得客人捧腹大笑。童年的假日必須到市場幫忙,國中開始,更得早起為弟妹準備早餐。父母的辛勞讓安琪覺得賺錢實在不容易,也因此養成捨不得花錢、凡事精打細算的個性。
安琪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美術課的畫作常被貼在教室後方的佈告欄,但這個興趣卻因父親認為日後不好找工作而無法延續,轉而就讀育達商職中壢分校會計科。高中時期,善於理財的母親將家中閒置空間出租,進而輾轉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兩人在男生退伍、女生20歲那年正式開始交往。畢業後,安琪陸續做了幾年會計,也從事過美容、室內設計繪圖、業務店長…等工作。25歲那年,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兩人結為連理。
婚後一年多,大女兒出生,感謝婆婆的協助,讓夫妻倆得以全心工作,毫無後顧之憂。30歲時,先生決定自立門戶,從事電信通訊門市行業,安琪決定放棄自己的工作,回家照顧小孩,並協助先生發展事業。期間,也在萬能科技大學就讀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完成了唸大學的夢想。先生曾說過:「開店兩年後帶妳出國」的承諾,也因忙碌的工作、二女兒與小兒子相繼報到、以及先生的健康亮起紅燈而一等就將近20年。
民國99年12月,先生因為連續咳嗽一個月不見好轉,到醫院檢查發現罹患了心臟主動脈剝離症,由於有即時的生命危險,因此,立刻住進了加護病房準備開刀。當林口長庚主治醫師問她有幾個小孩?幾歲?並告知手術的成功率僅僅只有5%的時候,原本已經六神無主的安琪,一下子似乎掉進了絕望的深淵!然而,她沒有時間害怕,強打起精神處理醫院、公司與家裡的大小繁瑣事。很幸運的,先生經歷第一次手術、術後急救、與第二次手術之後,終於化險為夷,平安返家。
就在先生完全恢復健康之際,103年7月的某一天,正在看電視的安琪無意間發現左胸內側下方有個硬塊,立即就近到敏盛醫院做細針穿刺,結果為良性。為了安心起見,她也在林口長庚做了粗針穿刺,但這回的檢查報告卻是惡性。於是,她再到和信醫院複檢,結果依然是惡性!面對這個晴天霹靂的事實,安琪焦慮地問護士:「我還可以活多久?」護士急忙安定她的心,並請她按部就班接受正規的治療。於是,安琪決定去林口長庚做化療,同時開始交待家裡所有的財務狀況,告知先生做好準備…。
化療期間,安琪飽受一切副作用的折磨,當時的心理狀態就是覺得這是一場惡夢,夢醒了就好了,並且抱持一定要活著的信念堅持下去。化療結束後,接著開刀,醫師確診為乳癌第三期。安琪自從生病後,胃口變得不佳,先生不遺餘力地上網找尋許多相關資料來照顧她的飲食,好似在回報當初自己生病時受老婆照顧的恩情,夫妻間的患難真情表露無遺。
癌症關懷基金會的癌友飲食指導計畫,就是先生從網路上眾多資訊中篩選出來的,於是,安琪立刻報名,成了第七梯次的學員,一邊上課,一邊做放療,並依照營養師開立的黃金密碼來調整飲食,讓自己有更佳的體力來接受治療。課程中,安琪重新認識什麼是好食物、真食物、與全食物,也學習到少量多樣的飲食原則,並將這些概念融入三餐中,照顧全家人的健康。此外,受到基金會與志工們無私付出的感召,安琪也加入了志工團隊,每週3小時的服務,與癌友們開心地相互交流打氣,也期許自己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生病後,安琪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了非常大的轉變,從前捨不得吃、捨不得用、捨不得玩的,現在認為及時享受當下很重要。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周圍的人。凡事想開、看開、放開,正是安琪此刻奉行的樂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