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考,陪他過好每一天。」

撰文:朱芷君

在楊先生罹癌之前,楊太太的生活單純幸福。自家經營的汽車修理廠生意穩定,三個女兒乖巧貼心,「我們是大家既羨慕又嫉妒的恩愛夫妻,」楊先生自豪地說。

「我以前很依賴我先生,連自己坐捷運都不會,」楊太太承認,先生一直像大樹般庇護著她和女兒,從未設想過這棵樹會有被風雨摧折的一天。2007年,當醫生宣判楊先生罹患頰膜癌第四期,不開刀極可能致命,她沒有時間沉溺悲傷,只能迅速穩住自己,「我必須趕快壯大起來讓他依靠,」楊太太回憶,這一次,換她撐起保護傘,全心全力陪伴丈夫打這場抗癌之戰。

由於確診時癌症已經擴散,復發機率高,8年來,楊先生歷經5次手術與多次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不僅容貌缺損,吞嚥和語言功能大受影響,更被迫提早退休。時時活在癌症陰影下,他難免情緒不佳,首當其衝的太太,選擇完全寬容,「我可能把他寵壞了,」她笑說,偶爾難過時她會去洗手間哭一哭,抒發後洗把臉就沒事,「這些外人幫不上忙,要靠自己轉念,換做是我生病,或許也會像他這樣甚至更糟,」楊太太認為,照顧先生她無怨無悔,並不希望他因此內疚或自責。

除了心理層面的陪伴支持,在日常生活上,楊太太也費了許多心思,尤其口腔癌患者咀嚼、吞嚥食物有困難,又常因治療副作用而食慾不振,容易營養不良,更需要完善的飲食照護。在醫院護理師介紹下,楊太太參與了癌症關懷基金會的課程和一對一的營養諮詢,學到正確的飲食知識與實踐方法,並在營養師指導下做飲食紀錄,針對丈夫的狀況調整加強,「很感謝這些建議,讓我先生吃得更健康,」楊太太說。

手術後,楊先生只剩下4顆門牙,又因為放療和化療療程,一直有口腔黏膜疼痛潰爛的困擾,即使食物都用調理機打到綿密,用餐還是像刑罰,但深知太太準備的苦心,仍會忍耐著不適慢慢吃完,「他真的非常努力,常常盯著碗好久才開始吃,」楊太太心疼地說,辛苦總算有代價,飲食營養均衡,加上持續運動,讓楊先生保有良好的體力,「就算做過這麼多次放、化療,我的氣色還是很不錯,」他語帶得意。

調適心情,癌症不可怕

個性海派爽朗的楊先生,罹癌前每天抽菸、吃檳榔,做生意交遊廣闊,喝酒應酬是家常便飯,「亂吃亂喝糟蹋身體,結果反過來被將一軍,」楊先生直言,也後悔當初口腔發生異狀時,不了解嚴重性,沒有及時就醫而延誤病情。現在他經常到學校當宣導志工,以自己的慘痛經歷勸誡年輕人,也會去醫院探望同病相憐的癌友,為他們打氣,「我都跟他們說不要怕,改正飲食和生活習慣,就有希望,」楊錦龍強調。

一路走來,從當初極度驚慌恐懼,如今太太已能坦然面對先生的病情起伏,隨時在楊先生沮喪時拉他一把,「我要他把癌症當慢性病,不要一直往壞處想,正面思考,癌細胞就不會亂動,」楊太太表示,雖然不容易做到,但鬱卒也於事無補,「我告訴他放輕鬆,身體交給醫生,未來交給神明,我們就好好努力過每一天吧!」她豁達地說。

楊太太/頰膜癌癌友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