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米與黑米的深度解析:黃翠華營養師揭秘健康秘訣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資深營養師黃翠華在影片中詳細解析「紫米」與「黑米」的差異,教導消費者如何正確辨別,並從營養角度探討不同品種米的特性。
黃翠華指出,市場上「紫米」與「黑米」名稱常見混淆,即使包裝上註明「紫米」,外觀上卻可能看起來與黑米無異。她建議消費者仔細查看包裝背後的成分標示,通常「紫米」屬於黑糯糙米,而「黑米」則是黑秈糙米。
什麼是糙米?
黃翠華解釋,糙米是指保留外層米糠的米,無論是紫米還是黑米,內部均呈白色,具備完整的營養。糙米的價值來自於其外層的米糠,若去除米糠,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不同米種的特性
黃翠華進一步分析「紫米」(黑糯糙米)與「黑米」(黑秈糙米)的差異:
- 黑糯糙米(紫米): 直鏈澱粉比例低於5%,因此黏性較高,但消化較慢,對於腸胃較敏感的人群可能造成不適。
- 黑秈糙米(黑米): 直鏈澱粉含量超過25%,黏性低,口感較散,更容易消化吸收。
她補充,糯米、蓬萊米及在來米的直鏈澱粉含量也有明顯不同,影響其口感及消化特性:
- 糯米:直鏈澱粉比例最低(5%以下),黏性強,不易消化。
- 蓬萊米:直鏈澱粉含量約15%至20%,黏度適中,口感佳。
- 在來米:直鏈澱粉比例最高(超過25%),口感較散,消化性最佳。
選購提示
黃翠華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紫米或黑米時,不必糾結名稱,應著重檢查成分標示,確認是黑糯糙米(紫米)或黑秈糙米(黑米)。了解米種特性,有助於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品種。
結語
「分清紫米與黑米的特性,就能更聰明地選擇健康的飲食,」黃翠華說。「以後在超市看到標示,不妨仔細查看,為自己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