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為何還會得到癌症?》營養師深度解析癌症風險與飲食建議

《素食為何還會得到癌症?》營養師深度解析癌症風險與飲食建議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暨資深營養師黃翠華表示,許多癌友會問為何吃素還會得到癌症?她指出,雖然素食飲食有助健康,但罹癌風險不僅與飲食相關,也受到基因、環境因素等影響。即便選擇素食,也需注意飲食平衡,維持健康生活方式。

黃翠華解釋,基因僅占癌症發生原因的5-10%,而90%以上的癌症風險來自環境因素,而其中約三分之一與飲食有關,另外20%則與肥胖相關。因此,維持良好體重與均衡飲食是減少癌症風險的關鍵。黃翠華特別強調,素食本身是健康的飲食選擇,但素食者仍須注意蛋白質、鈣、鋅、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的攝取,避免因營養不足而增加健康風險。

素食者的營養補充建議

針對素食者的飲食需求,黃翠華提供了幾點建議:

  1. 豆製品:素食者易缺乏蛋白質,建議餐餐添加豆腐、黃豆、黑豆或毛豆,以補充足夠蛋白質,增強免疫力。
  2. 全穀雜糧:她建議減少白米飯攝取,轉向紅豆、綠豆、紅薏仁等全穀類食物,這些食材蛋白質與微量元素含量更高,有助補充多樣營養。
  3. 堅果:堅果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及植化素,是素食者良好的營養來源。每日適量食用有助增強體質。
  4. 蔬果多樣性:選擇多種顏色的蔬果,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維持身體機能。
  5. 避免加工素食:黃翠華提醒,素蝦仁、素火腿等加工素食含添加物過多,健康價值低,不建議多食。此外,百頁豆腐的油脂含量偏高,亦應適量。

 

她也建議,若素食者每日能食用一顆蛋或一杯無糖優酪乳,將有助於補充蛋白質、鈣和維生素B12,改善營養不足的風險。黃翠華鼓勵素食者在日常飲食中保持均衡,從而在享受素食健康益處的同時,有效預防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