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這些「」都是飽和脂肪,你會有什麼健康風險?
癌症觀察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近日分享了有關飽和脂肪的知識,提醒大家要注意日常飲食中的脂肪種類,尤其是高飽和脂肪的食物對健康的影響。
黃翠華首先解釋了脂肪的基本結構,由甘油和三個脂肪酸所組成,而脂肪酸可分為飽和、單不飽和和多不飽和。飽和脂肪的特點是在室溫下呈固態。常見的動物性脂肪如豬油、雞油、牛油和奶油,都是高飽和脂肪酸的代表。此外,兩種最常見的植物性高飽和脂肪來源是椰子油和棕櫚油,後者常被素食業者用於烹飪中。
她強調,高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對健康不利,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黃翠華提醒大家,應多留意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尤其是脂肪項目下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這些標示的目的是幫助消費者更容易辨識出對健康不利的成分,從而在選擇食品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談到烹飪時的油脂選擇時,她指出,飽和脂肪酸穩定性高,適合用於高溫烹調如油炸,但也因此容易在高溫下產生有害物質。黃翠華建議,雖然這些油脂適合高溫烹飪,但仍需謹慎使用,並應適量攝取以保護心臟健康。
基金會希望透過這些分享,讓大家更清楚地認識飲食中的脂肪種類,並在日常飲食中做出有助於健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