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肺潤燥防新冠

養肺潤燥防新冠

文/養生達人 陳月卿

你最近是不是常覺得倦怠、乏力、煩燥?別擔心!這是季節使然。

因為夏秋之交,是人體最敏感的時期,白天「秋老虎」發威,高溫酷熱;晚上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加大,有時可多達十幾度。下雨,濕熱裹身;起風,秋燥襲人,身體很難及時調適,難免會不舒服。

台灣的秋天雖然短,卻是養生非常關鍵的季節。秋天主燥,而肺和上呼吸道的黏膜特別怕燥,所以一到秋天,容易口乾舌燥、口角發炎、鼻子乾癢出血、喉嚨痛、皮膚乾裂;同時,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有些人到了秋天也比較容易便秘;更要預防的是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炎、咳嗽、氣喘等。而今年秋天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新冠肺炎會不會捲土重來。與其擔心,不如提早做好防範。其實一個秋天,卻有不同的天氣型態,養生的重點也略有不同。

早秋:

健脾利濕在白露之前的早秋,溼熱明顯,飲食重點是:健脾利濕。可吃薏仁、白扁豆、赤小豆、山藥、蓮子、荸薺、茯苓等消水腫的食物和黃色甘味健脾的當令蔬果,如香蕉、鳳梨、木瓜、地瓜、小米、玉米等。要切記的是「秋瓜壞肚」,縱使暑熱未消,但寒涼的西瓜、苦瓜、小黃瓜等瓜類和沙拉都不宜多吃,以免損傷脾胃。蔬菜最好汆燙一下再打精力湯或綠拿鐵。「少辛增酸」是中醫秋季飲食重要原則,辣椒、花椒、蔥、韭、蒜、薑等辛辣食物,和煎炸、燒烤、燻製的食物都要少吃,以免上火,傷陰耗津;適量吃一些酸味水果,比如梨子、柑橘、柚子、鳳梨等,除了生津解渴,還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減少肝臟負擔,也就是中醫所謂酸入肝,可平息肝火。中秋:養肺潤燥白露以後進入中秋,天氣漸涼,乾燥越趨明顯,飲食重點要調整為:養陰潤燥。可多吃梨、銀耳、百合、山藥、蓮藕、荸薺、芝麻、南杏、甘蔗等白色、潤肺清燥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多喝水,潤燥效果最好;也可適量喝蜂蜜水、豆漿、優酪乳等以滋陰生津。

深秋:

增加黑色食物進入深秋,燥更明顯,除了上面提到的養陰潤燥食物外,還可多選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因為黑色食物不論是抗氧化的植化素或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都特別豐富,可以加強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溫熱身體,為之後的寒冬作好準備。

要防新冠肺炎,可把握立秋後,這是養肺、補肺或治療肺部疾病最好時節。

中醫認為白色入肺,選擇能化痰、滋陰補氣的白色食物,如白木耳、蓮子、百合、山藥、蓮藕、荸薺、南杏、白芝麻等煮粥,不僅養肺潤燥的效果更好,還能和胃、補脾。其中南杏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推薦我愛的「南杏仁五穀粥」,食材及作法:

  1. 新鮮或泡好的白木耳50克。
  2. 新鮮或泡好的百合20克。
  3. 新鮮山藥80克。
  4. 南杏20克。
  5. 糙米或五穀米半米杯。
  6. 紅棗5顆。放入美顏壺中,加水至1200cc,按煲湯或粥品鍵。鈴響,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