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腸道小毛病 引起健康大問題

小心腸道小毛病 引起健康大問題

資料來源:養生達人 陳月卿

什麼? 你會得帕金森氏症、憂鬱、過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病變的第一現場很可能是在腸道,而且發病一、二十年前,它就一直透過訊號警告你了?!

究竟是甚麼訊號呢? 那就是經常性的脹氣、便秘、腹瀉。為什麼要重視這些腸道的小毛病? 因為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以前認為病因在腦部、心血管的許多疾病,引起病變的「第一現場」,很有可能是在腸道。如以往認為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路易氏體(一種變性蛋白質凝集體),只存在大腦中,現在發現腸道裡也會產生路易氏體,而且可能在發病之前的一、二十年,就已經透過和腸道相連的迷走神經傷害腦細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腸道菌成分變化可能和帕金森氏症有關。有七成五的患者在出現震顫、行走困難之前,都有腸胃道毛病,通常是便秘,腸道菌叢多樣性偏少。

那麼腸道中的菌叢為什麼會失去平衡,或減少多樣性? 答案正是飲食。大量高糖、高脂、及人工化學物質會讓某些壞菌長得特別快,且大量繁殖驅逐益菌,佔地為王。為了觀察垃圾食物與腸道菌之間的關聯,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斯佩特(Tim Spector)教授,讓他的兒子連續吃下十天的垃圾食物,包括漢堡、薯條等,十天後意外發現,他兒子大腸內的好菌種類,竟從三千五百多種,銳減至一千三百多種,可見垃圾食物對於好菌的毒性。

我們的腸道中有各式各樣的腸道菌,漂浮在黏液上,好菌、壞菌及中間菌和平相處,就像一座生態平衡的花園。腸道菌叢種類愈多樣,菌叢之間的生態平衡就愈穩定。當菌相失衡,也就是腸道菌叢比例不均或種類太少,就可能引起發炎反應,造成全身從頭到腳的問題,包括腦部退化、憂鬱、過敏、代謝性及心血管疾病、腸胃道發炎及自體免疫疾病等。

腸道菌無時無刻都在互相競爭,形成動態平衡,「吃得對不對」是影響腸道菌叢生態根本的因素。大量高脂、高糖及人工化學添加物會讓某些壞菌長得特別快,喜歡吃這些食物的人養不出好菌。暴飲暴食也會造成菌相改變。另外,熬夜會打亂腸道菌的生理時鐘,讓菌叢穩定性及對抗能力減弱,同時,肝臟的解毒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增加身體發炎機率。現代人常喜歡久坐,易造成骨盆腔血液滯留,也會引起腸道發炎。還有酒精過量也會破壞腸道菌相,引起腸漏。

腸道菌專家邁爾說:「你不需要特別知道什麼樣的腸道菌或吃什麼能讓你健康,只要吃得愈多樣就能改變腸道、改善健康。」所以我一直提倡每天喝一杯綠拿鐵/精力湯或豆穀漿,每一杯都可以包含多樣食物,讓你的腸道花園生態豐富、多樣、平衡。有一些讀者告訴我,他們的自體免疫疾病因為喝精力湯/綠拿鐵而改善了許多,我起初不明瞭原理何在。隨著腸道菌的研究越來越多,才恍然大悟,原來秘密就是:這種富含全食物膳食纖維及增加食物多樣化的飲食,改善了他們的腸道,也改善了健康。 

快用好食物照顧你腸道的祕密花園!

 【南瓜洋蔥濃湯】

(成品960cc / 3人份)

  1. 蒸熟南瓜 200g
  2. 炒熟洋蔥 100g
  3. 糙米飯 50g
  4. 生腰果 10g
  5. 鹽 ¼茶匙
  6. 熱開水 600c.c.

 

作法:

  1. 將洋蔥炒香(至微黃狀態)備用。
  2. 將所有食材置入調理機容杯,打1分半鐘即完成。

 

 叮嚀:

南瓜含大量果膠和β胡蘿蔔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吃南瓜一定要連皮帶籽,才能吃進最多膳食纖維和植化素,以及南瓜子中的鈷和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