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一件事 孩子胃腸好、少感冒、不肥胖】2024小樂活記者會

【做對一件事 孩子胃腸好、少感冒、不肥胖】2024小樂活記者會

資料來源:何筠芯 營養師

最近新冠、流感、腸病毒等疫情一波波來勢洶洶,您擔心孩子受感染嗎?

癌症關懷基金會針對台灣學童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況,向全台三至六年級國小學生進行調查,地區遍及台北、新北、新竹、苗栗、台中、雲林、高雄、屏東、花蓮九縣市,史無前例,蒐集近3萬8千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三大現象:

 

一、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肥胖率

除了每日要吃足量的蔬果,全榖食物及豆製品的攝取也相當重要。整體調查顯示,約有5成學童未每天吃足量蔬果;將近6成未每天吃到全穀(如:糙米、紫米等);而有高達8成學童是每天都沒有吃到豆製品!

進一步分析,將區域和學童體位、飲食習慣做交叉分析,發現學童肥胖比例最低為新竹縣(如附圖),而好的飲食習慣如:蔬果、全榖、大豆製品等攝取比例最高也同屬新竹縣。

 

 

二、飲食比運動對健康狀況的影響更大:

分別將飲食、運動習慣和健康狀況做交叉分析,發現兩者相較之下,飲食習慣的好壞對於健康影響力較大,每日有吃足量蔬菜、水果及每日有攝取到全榖、豆製品的學童,感冒少7%,腸胃問題少8%,而腸道也正是免疫細胞最密集的所在。

(如附圖)

 

三、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學童,飲食習慣也較佳。

經調查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組相較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組,其蔬菜、水果、全榖食物及大豆製品攝取比例相差最多達20%。(如附圖)

負責這項問卷統計及分析的何筠芯營養師指出:影響健康最大因素是飲食,「飲食佳,腸胃好,少感冒,健康加分」 ,而學童飲食來源除了學校的營養午餐外,就是來自家庭生活實際照顧者,因此,家庭更是健康促進的重要場所。另外,調查結果也顯示,有運動習慣的學童,飲食習慣也較佳,或許也都與家庭照顧者重視健康有相關。

根據110學年度的統計,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4%及27.1%;國中學生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9.9%及31.2%,可見隨著年齡增長,肥胖率也逐漸攀升。健康飲食應當從小扎根,透過飲食教育建立正確飲食觀念與習慣,以免隨著年齡成長或出現健康問題時,想要改變學童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可能為時已晚。

連續幾年的調查結果都發現,許多學童每日豆製品及全穀食物攝取相當少,建議可將每天早餐的三明治、熱狗、甜飲等改為攝取豆穀漿(食譜如下),食譜中的食材膳食纖維、植化素及維生素含量豐富,對於預防癌症、慢性病等相當有益處,並且適合全家老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