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餐吃飽也會營養不良!營養師揭密「隱性飢餓」3招幫你有效預防

餐餐吃飽也會營養不良!營養師揭密「隱性飢餓」3招幫你有效預防

新聞來源: 健康2.0 / 梁萱琪

餐餐吃飽也會營養不良!營養師揭密「隱性飢餓」3招幫你有效預防(圖:健康2.0)
餐餐吃飽也會營養不良!營養師揭密「隱性飢餓」3招幫你有效預防(圖:健康2.0)

民眾常以為只要吃得飽,營養就不會有問題,然而現代飲食習慣容易讓人出現「量」與「質」不成正比的情形。營養師表示,並不是餐餐都吃飽,就能避免營養不良,現代人更容易有「隱性飢餓」狀況,容易有疲憊、落髮及貧血等症狀,有3招可以幫民眾大大降低隱性飢餓的風險。

何謂「隱性飢餓」?

營養師簡鈺樺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定義,隱性飢餓是指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也可稱為「慢性飢餓」或「慢性維生素與礦物質不足」,這種狀況不會因為熱量不足而產生飢餓感,但卻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的基本維生素或礦物質含量。

由於隱性飢餓不會立即產生明顯的感受或健康問題,現代人不一定能馬上察覺。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出現一些症狀,如疲憊、落髮及貧血等,都可能與隱性飢餓所缺乏的維生素或礦物質有關。

台灣人要留意補充哪些維生素及礦物質?

簡鈺樺表示,由於每個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不同,身體可能缺乏的營養素也會有所差異,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台灣民眾攝取量較為偏離的營養素包括礦物質鈣、維生素D及維生素E,民眾可參考每日建議攝取量表,作為個人飲食攝取的依據之一:

圖: 簡鈺樺 營養師官方粉專
圖: 簡鈺樺 營養師官方粉專

預防隱性飢餓靠3

簡鈺樺提供3招,幫助民眾大大降低隱性飢餓的風險:

1.滿足六大類食物的攝取需求

六大類食物除了提供巨量營養素外,也包含許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只要符合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攝取量,就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

2.減少加工食品攝取頻率

加工食品常隱藏高熱量但營養密度不足的問題,建議降低攝取頻率尤佳。 

3.根據需求搭配保健品

若原型食物攝取不足,應以原型食物攝取為基礎,若因生活習慣缺乏不足的營養素,可透過營養師評估是否需要額外搭配保健品,並留意攝取劑量,才能達到健康升級的效果。

◎ 圖片來源/簡鈺樺營養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簡鈺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