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腸癌防治月」巧遇食安風暴,如何補充這一物?防癌又抗癌

「國際大腸癌防治月」巧遇食安風暴,如何補充這一物?防癌又抗癌

資料來源:健康2.0

每年三月是「國際腸癌防治月」,據研究指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圖: canva)
每年三月是「國際腸癌防治月」,據研究指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圖: canva)

每年三月是「國際腸癌防治月」,據研究指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近年來諸多食安事件,諸如「銅葉綠素滲入橄欖油」、「二甲基黃違法添加進豆干」、「工業級碳酸鎂加進胡椒粉」等等仍令人印象深刻,民眾在採買食品時需小心辨別,頻加留意新聞報導以獲得最新資訊。

蘇丹紅巧遇大腸癌防治月,補充膳食纖維可幫助排除腸道毒素。「蘇丹紅」引發食安風暴,巧遇「大腸癌防治月」,營養師建議補充膳食纖維可增加腸胃蠕動,幫助排除腸道毒素,減少大腸癌發生機率。

工業級色素「蘇丹紅」侵襲台灣成為食安問題,不僅團膳、校園營養師為學生開菜單傷透腦筋,連家長們想準備一份健康的食物給家人吃都覺得不夠安心。「蘇丹紅」一詞的風行程度不僅在全球谷歌搜索引擎龍頭Google Trend扶搖直上,並已被列為「三級致癌物」。

「蘇丹紅」一詞在Google Trend中呈現暴增趨勢,民眾應時常留意近日食安新聞,減少罹癌風險。
「蘇丹紅」一詞在Google Trend中呈現暴增趨勢,民眾應時常留意近日食安新聞,減少罹癌風險。

黃淑惠 資深營養師表示,高糖飲食導致自由基過多,尤其許多「手搖飲」大多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導致飽食中樞無法獲得滿足感,讓人在喝了飲料之後又吃了炸雞、便當,都覺得還可以吃得下去,因此增加額外熱量而不自知。最後「肥胖」體質導致「癌症」找上門。

預防大腸癌首推「膳食纖維」,優點如下:

  1. 沒有熱量,對於管控體重很有幫助。
  2. 因為本身可占據腸道空間,故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3. 可溶性膳食纖維是腸道好菌食物的來源,腸道菌相健康即可降低癌變機率,尤其研究指出膳食纖維是可以防癌效果的,尤其對於大腸、直腸癌特別有效。

膳食纖維每天建議攝取20~35公克,如何補充?

  1. 蔬菜每天至少攝取3-5份,一份是半碗的量,所謂的「3」指的是小孩,「4」是女性、「5」是男性。
  2. 水果每天至少2-4份,一份是半碗(一個拳頭)的量,所謂的「2」指的是小孩,「3」是女性、「4」是男性。
  3. 但以上面蔬果來估算膳食纖維仍未達35克,所以還要加入「全穀雜糧類」:每天吃的米飯中,把1/3換成「全穀類」,像是地瓜,它屬於「低GI」食物,也能通便,增加腸道益生菌。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不只有低GI的特性,對於維持腸道健康也有不錯的效果。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不只有低GI的特性,對於維持腸道健康也有不錯的效果。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一覽表

燕麥、紅藜麥、皇帝豆、玉米、南瓜、地瓜,都是排行在前面的食材,將它們放在飯中混合做出「燕麥飯、地瓜飯」,如此每天20-35公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就很容易達標。對於治療完畢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我們也會這樣要求他們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助你降腸癌風險(圖: 健康2.0)
膳食纖維助你降腸癌風險(圖: 健康2.0)

憂傷情緒推動甜食的慾望

據研究指出,當陷入悲傷情緒、壓力、焦慮感增加時,身體內的快樂荷爾蒙(腦內啡、血清素)會被大量消耗,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就能舒緩情緒。曾有就診民眾詢問本身很愛吃糖怎麼辦,我們建議他可改吃紅豆湯,至少紅豆還算是全穀類。另一個案例是來自國外線上諮詢的民眾,他是國內銀行派駐在國外的一個高階主管,對方表示曾經半年前進行生酮飲食,順利減下6公斤恢復正常體重,但是在半年後他的體重回胖了5公斤,後來他自覺「報復性飲食慾望」才是復胖的主因,因為當時在減下體重後,每天下班天色已晚,但都會在夜裡吃上二碗飯,試圖滿足補回澱粉的慾望。

「蔬食+魚肉」預防大腸癌效果最卓越

「美國內科醫學期刊」以7.3年長期對7萬多個受試者做飲食調查,結論指出:

  1. 半肉半素食的人,腸癌風險下降8%。
  2. 全素可將風險下降16%。
  3. 素食加蛋奶可下降8%。
  4. 素食加上魚肉,則可大幅下降43%的腸癌風險,效果最佳。

「美國臨床醫學期刊」有一篇由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研究結論得出:
若以一週吃不到魚肉的女性,和一週吃到三份魚肉的女性來比較,大腸息肉發生率下降了33%。

蔬菜+魚,對預防大腸癌效果最顯著(圖:健康2.0)
蔬菜+魚,對預防大腸癌效果最顯著(圖:健康2.0)

 

黃淑惠 營養師
黃淑惠 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