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蔬」贏從「腸」計議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 理事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 副部長 王輝明
大腸癌已連續七年蟬聯十大癌症發生率榜首,但很難想像大腸癌是近20年才竄升出來的癌症;早在36年前,每年大腸癌發生人數約1,251人,時至今日,每年罹患人數成長近12倍,成為14,965人。
我們的人口基因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大腸癌「腸」驅直入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高脂肪飲食 易患腸癌主因
腸癌發生率跟脂肪有很大的牽連,根據統計高脂肪飲食習慣的西方國家,腸癌發生率就比低脂肪飲食國家高出許多;臺灣也是如此情況,傳統農業社會,飲食以蔬菜為主,餐桌上想要多塊肉或多隻雞,唯有逢年過節才有可能出現,但現代人飲食西化,烤肉與鹹酥雞逐漸成為國民美食,因攝取過多燒烤、油炸等肉食性食物,才讓腸癌因子有機可趁,導致大腸癌生成。
不論是動物性脂肪或動物性蛋白,只要在150度高溫烹調超過兩分鐘,就會產生可怕的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與異環胺,長期累積於體內又無法代謝,就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不當的烹飪習慣讓現代人享受燒烤美味之餘,無形中也增加腸胃的負擔。
避免腸癌 從食材做起
而要如何避免腸癌的威脅呢?除了避免高溫油炸及紅肉飲食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食材做起,像是菇類、山藥、海藻、木耳、昆布以及秋葵等帶有稍許黏稠食材,皆富含醣質營養素,透過這些平常隨手可得的食材,就可以增加我們體內免疫細胞打擊癌細胞的能力;因此,萬病歸脾土,醫病先醫腸,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從顧好腸胃道開始,而要有健康的腸胃道,不二法門就是從飲食落實,除了多吃蔬菜蔬果外、少吃紅肉及加工類食物,就能有效避免病從口入,遠離腸癌威脅。
六招遠離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