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

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

新聞來源: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也知道肥胖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你否有聽過糖胖症呢?糖胖症與糖尿病有關係嗎?糖胖症有什麼症狀、併發症?而罹患糖胖症,應該如何透過飲食及改善生活習慣,來降低合併症風險,以及死亡率,就讓營養師來跟您分享!
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照片來源: 華人健康網)
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照片來源: 華人健康網)

什麼是糖胖症?

研究顯示,超過80%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合併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可見肥胖和糖尿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現象稱之為糖胖症。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糖胖症為近年來出現的新名詞,糖代表糖尿病(Diabetes);胖代表肥胖(Obesity),將其組合起來就成了Diabesity,正是所謂的糖胖症。而在這邊的肥胖,並非透過外表直接作為評斷,而是透過身高及體重所以計算出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來做評估,當數值≧27 kg/m2,則是屬於肥胖。

然而,為什麼需要把肥胖的糖友特別拉出來,可以透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指出的:「肥胖為一種慢性疾病」來了解。比起正常體重者,在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或者各式疾病風險都是倍率上升。而若是針對胰島素敏感性來討論,肥胖糖友相對正常體重者也是更加不理想,這也正是為何醫師常常會希望個案體重可以減少個幾公斤,可以讓治療效果更突出!

"(糖胖症-
糖病與肥胖(照片: 簡鈺樺營食師 FB)" class /> (糖胖症->糖病與肥胖(照片: 簡鈺樺營食師 FB)

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忽略體位的控制再加上不理想的血糖數值,長時間下來也可能導致心、腎等合併症的風險大大提高。

肥胖在台灣狀況如何?

「亞洲第一胖」是在新聞及社群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的標題,確實若以長期國家健康政策來做思考,屬於不容忽視的問題。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肥胖盛行率顯示,19歲以上男性為28.3%、19歲以上女性為19.6%及19歲以上全體23.9%。針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是必須要透過預防勝於治療的角度,及早改變。

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照片來源: 華人健康網)
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照片來源: 華人健康網)

5要訣降低肥胖遠離糖胖症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根據2023成人肥胖指引,可以透過以下來進行有效改變,來降低肥胖,並改善糖胖症:

  1. 減重5-10%:不管是透過飲食型態改變或是運動計畫,甚至是更理想的兩者併行,以每週0.5公斤的速度進行,便可以達標。
  2. 減少脂肪攝取:脂肪是身體必須的巨量營養素,但建議每日攝取小於熱量30%,並且需要留意選擇脂肪的種類來源以不飽和為主。
  3.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常見像是油炸、動物皮、高脂肉品、烘培製品或加工肉品等,都是需要減少選擇的來源,並宜占每日攝取熱量10%內。
  4.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若要攝取符合每日需求的膳食纖維量,可以透過每日熱量攝取來推估,一般建議每1000大卡需要有15公克膳食纖維。
  5. 增加活動量:能坐就不要躺,能站就不要坐!增加活動量也是很重要的,每週至少從150分鐘開始改變。透過以上便可以大大降低糖胖症風險,倘若可以固定健康檢查,也是不可忽略的事情。
簡鈺樺營養師
簡鈺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