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酪乳分哪幾種?
菌種差異
喝優酪乳主要是攝取其中所含的乳酸菌,以能產生乳酸、普遍耐胃酸及膽鹽的「嗜熱鏈球菌(S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L菌)」為最常使用的菌種。國際酪農協會規定,優酪乳必須含有上述兩種菌種;台灣市售的優酪乳中,也能常常看到這兩種菌種。
此外,優酪乳也會加入嗜酸乳桿菌(A菌)、比菲德氏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等菌種。而LP菌是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的學名縮寫,較知名的菌株LP33,主要能改善過敏體質;唾液乳桿菌(LS菌)則可促進益菌增長,降低食物過敏機率。
上述菌種的生理特性、特定的健康功效不盡相同,不過都對人體的健康有所助益。挑選優酪乳時,選擇添加這些機能菌種或菌株的產品,可以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
形態差異
市面上常見的優酪乳,其實是屬於發酵乳的一種。益生菌專家蔡英傑教授指出,發酵乳大致可分為濃稠發酵乳、凝態發酵乳及稀釋發酵乳,主要差異如下:
- 濃稠發酵乳(優酪乳):是將牛奶與菌種發酵,凝結後再加入添加物打碎變成優酪乳。
- 凝態發酵乳(優格):和優酪乳製程類似,都是發酵後的乳製品。
- 稀釋發酵乳(發酵乳飲料):如養樂多、活益比菲多等飲品,因為加了糖水稀釋,使得乳酸菌數、蛋白質濃度、鈣質含量都比較低。
優酪乳怎麼挑?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優酪乳當中的好菌,能培養出好的腸道環境,讓腸道屏障更完整。想挑選到好的優酪乳,要注意的眉角不少,以下六點挑選原則提供參考:
- 選有胃腸道功能改善字號認證的優酪乳。
- 選能通過胃酸及膽鹽的菌株。
- 國家標準規定,優酪乳每毫升活菌數需1000萬個以上。
- 了解自身需求,挑選多元機能菌株發酵的優酪乳,優於單一菌種。
- 無糖優酪乳最好,能減少糖帶來的健康問題。
- 注意保存期限,選擇出廠日期近的較佳。
優酪乳怎麼喝?
那麼優酪乳怎麼喝最恰當呢?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指出,活菌發酵乳喝太多沒有幫助,一天喝100c.c.至200c.c.左右即可,建議每天持續飲用。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瑞杉則提醒,空腹時胃部的酸度高,優酪乳的乳酸菌很容易被胃酸殺死,因此不適合在餐前喝優酪乳;餐後30分鐘至2小時喝優酪乳,此時胃部的酸鹼度相對適合乳酸菌生長,喝優酪乳效果也會比較好。
飲用時機之外,優酪乳的保存條件也很重要。鑑於乳酸菌不耐熱、不耐氧氣,開瓶後最好盡快喝完,避免長期放置於高溫環境中。針對不能喝冰冷優酪乳的朋友,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部分市售的優酪乳,在離開冰箱放置30℃以下陰涼處約1小時內,菌數與功效都不會改變;也就是說,選對優酪乳,是可以拿出來回溫再喝的。
有些人會問,可以將優酪乳放到冷凍庫嗎?台灣乳酸菌協會解答,將乳酸菌飲料冷凍保存,乳酸菌會進入休眠狀態(活性降低);雖然解凍後吃進人體,乳酸菌能夠被重新活化,但冷凍和解凍的過程皆會造成菌體結構受損、活菌數量大減,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優酪乳還是以冷藏方式保存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