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抗癌飲食迷思,建立正確營養觀念 /黃淑惠營養師

破除抗癌飲食迷思,建立正確營養觀念 /黃淑惠營養師

(新聞來源: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
許多癌友得知罹癌時都會慌張,知道必須提高營養,抗癌路程才會順遂。但是如何提高自身營養,卻是有百百種說法,特別是網路知識氾濫,面對一堆抗癌飲食該何去何從?許多癌友感覺迷惘。因此針對一般常見飲食迷思,提出以下說明希望能夠建立正確抗癌飲食觀。

 

1. 低醣甚至無醣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

醣類(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醣類攝取不足,熱量減少反而讓正常細胞得不到足夠能量,修復能力會下降,不僅餓不死癌細胞,連正常細胞都受到影響。國際學術期刊就曾發表,癌友如果選擇低醣飲食(醣類佔總熱量低於40%時)其實反會有較高的死亡率。真正適合癌友的飲食應是減糖飲食,盡量減少精緻糖的攝取(高果糖玉米糖漿,蔗糖、蜂蜜等)但能提供熱量、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全穀類則需適量攝取,每天熱量的45~65%需由全穀雜糧來提供,所以好好的吃飯很重要喔!

2. 吃大量蔬菜水果才能抗癌

彩虹飲食、五行蔬果都告訴我們蔬果中含有許多植化素,可以幫助抑制腫瘤生長,甚至可以將癌細胞導向死亡。因此大量蔬果對抗癌是有益處的。但是若僅以大量蔬果為飲食來源,會因為蔬果龐大體積而排擠全穀、豆蛋魚肉的攝取空間。因此很常見癌友以蔬食為主後肌肉流失,體重日漸下滑,越來越沒體力。
正確的飲食應是以蔬果579的份量來攝取即可。小孩每日5蔬果(3蔬2果)成年女性每日7蔬果(4蔬3果)成年男性每日九蔬果(5蔬4果),不要超越這樣的份數。保留更多空間給全穀雜糧和豆蛋魚肉,這樣才能讓植化素幫助抗癌,也有優質蛋白質氨基酸來修補組織,提升免疫力。
(註:一份蔬菜量=1/2煮熟蔬菜=1碗生菜,一份水果=1拳頭大小份量)

3. 喝萃取的滴雞精、魚精、牛肉精或蛋白粉就可以補足對蛋白質的需求

 
市售滴雞精、魚精甚或蛋白粉,的確可以提供比較容易吸收的胺基酸,但這些量尚無法滿足癌友對蛋白質的需求。尤其是正在治療中的癌友,其對蛋白質的需求必須提高到1.2~1.5g/Kg,以正常成年女性而言,大約1800大卡的熱量,需攝取到8-9份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一份約一湯匙魚或肉,也可以2湯匙豆腐、豆乾或海產),這不是單喝雞精或魚精就可以達到的。
正確飲食應還是盡量從天然食物來,豆蛋魚肉或低脂奶都是選項,因為這些食物不單提供優質蛋白質還能同時給予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B2,菸鹼酸,B6,B12和礦物質鐵、鋅等。如遇到癌友食慾不振,食量減少時,不妨可以將這些萃取品當作營養輔助品,例如滴雞精蒸蛋,魚精加入魚湯中,大豆胜肽加入蔬果汁中來增加營養密度。

 

4. 生酮飲食可以抑制腫瘤

近年來生酮飲食風行用於減重、控制血糖上。網路也有生酮飲食可以抗癌的說法,因生酮飲食只有10%熱量由醣類來,90%熱量由油脂和蛋白質分攤,當糖減至最低,癌細胞擷取不到足夠糖份就無法快速增生。另一方面高量的油脂在缺糖情況下會走酮酸代謝途徑,一樣可以提供能量給身體,因此有不少癌友會去嘗試生酮飲食。
但實際上生酮飲食因為過低的糖份,不單癌細胞,連正常細胞也得不到足夠熱量是無法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很容易會導致癌友體重下降營養失衡。
加上大量油脂的攝取會造成短時間內血脂濃度快速上升,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過量油脂產生的酮酸無法快速排出體外也會對肝腎造成極大負擔。因此生酮飲食並不適合癌友。

而正確的癌症抗癌飲食應該是
1.高熱量高蛋白
一般建議醣類佔熱量45-55%,蛋白質佔15~20%,油脂佔30~35%
2.適量全穀雜糧
3.蔬果579
4.用好油(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堅果)
5.天然食物為主,營養補充品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