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

最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為「腺癌」,約佔95%。大腸直腸癌病期一般分為0~4期
零期:原位癌,指病變局限在上皮細胞或固有層
第一期:腫瘤侵犯到黏膜下層和肌肉層
第二期:腫瘤穿透肌肉層至漿膜層,甚或侵犯到腹膜或其他器官,但沒有淋巴或遠端器官轉移
第三期:不管腫瘤侵犯程度,只要有1-3個淋巴結移轉即屬3A期,4個以上淋巴結移轉屬3B期
第四期:癌細胞已侵犯身體其他器官遠端轉移治療前需先評估個人年齡、身體狀況、腫瘤位置、大小和期別來決定最適合治療方式

大腸直腸癌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大腸直腸癌簡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逐漸西化,經常的食用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以及肥胖的激增,造成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也快速上升。一般好發開始於40歲左右,而在60-65歲達最高峰,男女罹患率約1.3:1

研究指出罹患大腸直腸癌因素可分為環境飲食因素及基因遺傳因素:

  • 環境飲食因素:
    • 過高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攝取紅肉過多的人比攝取白肉多的人罹患機率高。
    • 膳食纖維的不足:
      纖維有助於減少脂肪吸收,並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的蠕動及排泄,從而縮短致癌物質毒素在腸道的停留,使罹癌機會減少。若飲食中長期缺乏膳食纖維會提升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 菸酒
  • 基因遺傳因素:
    • 家族史:有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罹患率將高出 2-4 倍
    • 腺瘤性瘜肉: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是罕見遺傳性疾病,因基因突變而會在 40 歲前就罹患
    • 直腸癌:曾患有卵巢、子宮內膜或乳房相關癌症婦女,罹患結腸直腸癌機率較高

發生腫瘤部位不同,症狀也不同,症狀如下:

  • 右側大腸:大便潛血、貧血、右腹痛或腹瀉,腹脹,體重減輕
  • 左側大腸: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嘔吐或腹脹等腸胃不適症狀
  • 直腸或乙狀結腸:腹瀉或便秘、大便次數增加、想大便但解不出來、或有 大便解不乾淨感覺、大便摻有黏液或鮮紅血液 如發現有以上任何症狀,應儘快到一般外科或直腸外科門診看診。

相關治療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大部分皆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術後再依病理化驗結果,判斷是否需要做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來降低復發率。

  • 化學治療:
    零期~第一期癌症手術預後良好者僅需定期追蹤,不需化療
    術後輔助性化療:通常第二期~三期大腸癌,在經過根除性切除手術後會施以輔助性化療來預防腫瘤的顯微移轉和局部復發
  • 放射治療:
    對於高危險群(癌細胞以侵犯附近組織或轉移周圍淋巴),術後施以放療有益於局部控制。
    對於術後復發、或腫瘤過大無法切除,採取放射治療有助於腫瘤控制或轉移症狀的緩解
  • 標靶治療:
    對於肝臟轉移而無法切除之病患可應用標靶藥物治療,減少腫瘤以獲得切除機會 。

飲食原則

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不僅可以遏止癌症的生長,還可以減輕治療的不適;而紅肉、加工肉品、煙燻、燒烤、酒精、高油脂食物等都必需避免以降低再復發

防癌食譜

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不僅可以遏止癌症的生長,還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化療期間調理好飲食、增加營養是完成化療的必備條件。

真實故事

劉小姐/乳癌


「健康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是妳們讓紅橙黃綠紫黑白的彩虹飲食法,更豐富了我們的彩色人生!」
2016-03-28T16:53:33+00:00
劉小姐/乳癌 「健康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View Full →

常見問題

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 看見自己的健康,守護家人的一生
    讓生命有力量,
    用力量傳遞愛 !
    分享見證